两难故事法主要观点的心理学家是谁

2023-03-21 10:00:01 来源:教育快播网

1、两难故事法

他用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提出了研究个体道德发展的三阶段六水平论

三阶段:1、前习俗水平 a以惩罚和服从为定向 b以行为的功用和相互满足需要为准则

2、习俗水平 a以人际和谐为准则为“好孩子”趋向 b以法律和秩序为准则

3、后习俗水平 a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准则 b以普通的伦理原则为准则。


(相关资料图)

2、两难故事法主要观点

柯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与10~16岁儿童进行道德谈话。

两难故事创设了一种道德两难情境,要求儿童作出选择。

人的行动是应该遵从规则和权威,还是应该遵从与此相冲突的他人的需要与利益?经典的两难故事为:一个名叫海因茨的人,需要一种昂贵的特效药来挽救生命垂危的妻子。

他向发明并控制这种药的药剂师提出先付一半的钱,另一半以后再付,却遭到药剂师的拒绝。

海因茨为挽救妻子,若偷取药品就违背了社会“不许偷盗”的规则;若遵守社会规则,就使妻子等死。

柯尔伯格依据儿童对遵从规则还是服从需要的行为选择,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水平一,称为“前习俗水平”,行为受逃避惩罚和获得奖赏的需要驱使,儿童主要着眼于自身的具体结果,还没有发生社会规范的内化。

水平二,称为“习俗水平”,儿童认同于父母,并遵从父母的道德判断标准,儿童主要满足社会期望,这时社会规范已开始内化。

水平三,称为“后习俗水平”,儿童主要履行自己选择的道德准则。

此时社会规范已完成内化。

3、两难故事法的心理学家是谁

科尔伯格对道德发展的研究是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的。理论的思想渊源主要来自杜威和皮亚杰关于道德发展理论的观点:

①道德发展的核心是认知;

②促进道德发展的因素是社会交往。主要运用道德两难法,这也是论证他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道德发展模式的主要依据。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