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论文范文 环球即时看

2023-06-06 10:38:39 来源:互联网

大家都知道,中国教育被称为应试教育,这是对我国现行教育模式的准确概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论文篇一:《试论英语应试教育的弊端以及对策研究》

【摘要】英语是一门交流的语言,是一种为世界更多国家人群能够更好沟通而使用的语言工具。但是,我国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应试为核心,忽略了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从而导致学习的时候很努力,但是交流的时候常常不能正常发挥。本文从应试教育的弊端入手,分析了当前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一套可行性对策,为有效改进英语应试教育提供帮助。

【关键词】英语教育;应试教育弊端;改革对策


(相关资料图)

一、引言

中国历来是一个以应试教育闻名的国家,五千年来始终如此。应试教育有它自身的优势,但是英语是一门交流和沟通的艺术,应试教育难以实现科学的教学目的。英语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和限制出现教学模式单一简单无法适应发展需要,方法固定死板缺乏灵活应变性。学生努力学习多年甚至十年寒窗苦读,有朝一日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或者走出国门的时候却发现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英语只有自己听的懂,而且对方说什么自己也听不懂。从而导致中国的英语教育始终是“盲人式”教育,都是说给自己听学给自己看,没有根本上解决问题。面对中国英语应试教育这种情况,就需要改变现状,从现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从而为英语教育提供改革基础,更好的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并且能够流畅交流的学生。

二、英语应试教育的弊端

(一)过分追求成绩而忽视实际运用

英语教育为了达到满意的应试效果而片面强调成绩,导致学生学生学习能力与实际运用能力不相符。学生可能十年寒窗学的很辛苦,但是一旦实际操作起来效果并不理想,听不懂对话更不会交流,这是很多英语学生面临困境。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就是英语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考试成绩,凡是以考试成绩为出发点,拼命的让学生记单词学短语。很多学生的单词记忆量比英美国家常住居民的词汇还要多,但是一遇到交流就卡壳。主要就是学生平时交流的少,教师和学生只看重最终的考试成绩,对学生到底会不会使用英语并不是很在意。换言之,学生学习英语之后会不会在实际中灵活使用并不是教学关心的,只有成绩才是教师和学生最关注的。这样的教学环境自然造就了一批不能开口说英语的学生。

(二)“盲人式”教育导致无法与人交流

英语是其它国家的语言,是国人为了与世界接轨并能够更好的融入世界而需要学习的一门语言,是为能够与其它国家正常交流而服务的。但是英语教育背离了这一初衷,将英语教育脱离世界范畴,而放在国内环境中来教学,关起门来根据学分要求教英语是导致英语教学失败的另一个原因。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已经完全背离了英语是为与世界更多国家交流服务这一宗旨,只是单纯的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用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教学,从而出现“盲人式”英语或者说是“中国式”英语。这种英语只有中国人能够听的懂,在中国范围内交流沟通也不存在太大问题,但是一旦和其他英语国家的人交流起来,就立刻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是到使用过程中却全没有用处。

(三)出于应试需要而造成课堂教学内容比例失调是应试教育的又一弊端

为了能够让学生考出一个好成绩,英语教学课堂安排往往根据考试大纲而安排,并不注重学生实际的运用能力。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教育也仅仅是为提高学分而做努力,并不会想到如何合理的分布课堂教学比例让学生更好的听说读写以适应将来沟通交流需要,从而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交流模拟的时间少,而更多的是依靠单一的方式记忆单词短语,简单的听教材朗读并复述,从而导致教学与运用脱节,学生始终处在看得懂单词却无法运用的窘境,最终让学生对英语失去了学习兴趣。

三、英语教育的改革对策分析

(一)修订英语教学考核大纲

中国是应试教育的大国,这是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遗留现象,在短时间内想要完全改变很困难。出于这一点考虑,可以根据应试教育的特性而修正英语教学考核大纲,通过对英语教学有一个重新的考核方式来影响教学。新的考核可以适当弱化学生的书面考试成绩,而增加对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考核。应试教育的特性也必然要求教师根据考核大纲来实现更好的教学,教学考核大纲的修正可以帮助教育从根本上改变引导教师的教学方式,从而培养能够开口与人交流的学生。

(二)活跃课堂氛围,丰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英语课堂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锻炼英语运用能力的主要场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利用好。教师应该积极想办法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爱上英语,即使在课外时间也能够主动学习英语,并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实际的运用能力,从而让学生不再害怕学英语,更不会因为害怕而不敢与人用英语交流。

(三)提高教师的英语教学能力,改变“盲人式”教学

“盲人式”英语或者“中国式”英语的造成一个很重要根源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局限性和封闭性。只要教师自己突破了英语的局限性和封闭性,才能更好的将与世界接轨的英语带到教学过程中来。为此,学校应该为英语教师多提供再培训和再学习的机会,让教师能够及时掌握英语教学资讯以及教学方式并能够与世界英语同步,对英语有正确的认识,而不再仅仅局限于国内环境,将更加标准更纯正的英语带给学生。

英语教学应该尽早改变应试教育带来的不足,从多个方面改变提升英语教学方式,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和能够开口交流的英语学生。

参考文献:

[1] 刘治红. 探究英语教学中如何防止分化现象[A]. 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 2007

[2] 曾放珍. 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A]. 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5

[3] 江亦川. 有关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和建议[A]. 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 2002

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论文篇二:《试谈当前应试教育的弊端以及出路》

摘要:高考折射出应试教育弊病百端。应试教育是一种不和谐的教育,一种“猛于虎”的教育。走出“一考定终身”的泥沼,走进“人本教育”的绿洲;应试教育真正转变到人本教育迫在眉睫,任重道远。

关键词:应试教育;一考定终身;人本教育

改革开放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现如今,改革开放进入了攻坚期。教育是根本,教育改革当然也不例外。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叫喊了好多年,但是事实上我国的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始终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阴霾。应试教育真正转变到人本教育迫在眉睫,任重道远。

一、应试教育:一种不和谐的教育

聚焦刚刚落下帷幕的2012年高考前前后后,不难发现应试教育依旧盘根交错,阴魂未散。今天的教育在散发选拔人才的魅力的同时,也在向国人发出一阵阵不和谐的呻吟。

2012高考前夕,湖北孝感一中惊现史上最刻苦“吊瓶班”。小小的教室里,有20多人一边打吊瓶一边紧张而认真地复习迎考,场面颇为壮观,令人哭笑不得。对此,孝感一中称,学生打的是补充能量的氨基酸。

由此可见,临近高考,竞争可谓达到了神经质、白热化程度。面对“一考定终身”的现实,水深火热中的学生岂敢马虎大意,个个如同上紧的发条,全神贯注、全力以赴;人人恰似被紧锣密鼓狂抽的陀螺,围绕着高考指挥棒转个不停。强化训练、题海战术、挑灯夜战、玩命,对全国各地大战在即的高三学生来说早就家常便饭,正常得不能再正常了。类似孝感一中“吊瓶班”的畸变教育现象全国各地比比皆是,追根究底都是为了应试,为了追求鲤鱼跳龙门,为了追求升学率。这些境况无疑是对学生身心的一种摧残,无疑是对当前教育现状的一种“拷问”,无疑是在对人们声称:应试教育不但依然在大行其道,而且愈演愈烈。

以考试以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标准的应试教育模式完全而彻底地扭曲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教育改革反反复复呐喊了多年,终究只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现如今,考试仍然不是教学的手段;不是为了有效地检测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有利于教学。相反,考试依旧只是教学的目的。

应试教育的弊端可谓巨浪滔天,罄竹难书。应试教育煞费苦心地把学生变成考试机器,阻碍其个性发展、扼杀其天赋创造力,从而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最悲剧的是,学生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下选择轻生的事件屡有发生。分数至上致使学校片面追求高升学率;致使众多教师题海作舟,无心也无力去寻找真正的教育绿洲。

应试教育把应试作为唯一或主要的教育目标,促使智育目标狭隘化,是一种十分狭隘的教育模式,正如火如荼、大刀阔斧地把我国基础教育引进死胡同里。因而,应试教育不是一种和谐的教育。

二、应试教育——一种“猛于虎”的教育

高考是中国社会教育状况的一面比较真实的镜子。再次聚焦刚刚过去不久2012年高考,不难发现许许多多“可搁可弃”、 许许多多近乎悲壮的高考新闻。

2012年6月7日是高考的第一天,凌晨一点,媒体报道——“915万考生今赴高考,官方维护考试公平力度空前”。同一天下午,高考正在进行时,南方周末报道——“枪手在行动:记者卧底高考河南替考组织”。 读者阅读这篇报道时,河南大学大一学生王尧正拿着一些凭证,以另外一个人的身份,坐在2012河南高考的语文考场上。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不惜花十万重金在郑州、开封、商丘等地大学学生中寻找替考的“枪手”,真可谓“可搁可弃”!

还是同一天,被媒体竞相报道的有:重庆市育才中学一名多处骨折的考生,拄着双拐进入了考场;无独有偶,北京市一名考生刚做完胃穿孔手术,仅靠输营养液维持体力,也进入了专门的备用考场;更有甚者,哈尔滨市一名考生被救护车运至165中学高考考点,躺在担架上进入了考场。如此新闻,实在是近乎悲壮!

耳闻目睹纷至沓来的畸变的高考现象,我们不能不由衷喟叹应试教育“猛于虎”!

三、走出“一考定终身”的泥沼

教育的真谛何在?应该如何摆脱应试教育的禁锢和蹂躏?

首先,全体家长和学生应该从思想观念上打破“一考定终身”的落后思想。事实证明,并非“高考差一分就不能进复旦”。高考能进复旦这样的名牌大学,当然是大多数家长和莘莘学子长久以来梦寐以求的。可是,如果高考进不了复旦的话,考硕士研究生也可以进复旦;如果考硕士研生不能进复旦的话,考博士研究生还可以进复旦。此可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有志者和有智者事竟成! 再者说,不是所有人都是考大学的料。俗话说得好,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现实告诉我们,不一定考不起大学的未来的岁月里就比考起大学的混得差,不一定只考上高职的学生步入社会后将来对社会的贡献就比考本科的学生小。关键还要看步入社会后,个人能量释放的程度和个人创造力发挥的大小。

其次,国家应该从制度上确保“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并适时推出“一年多考”,这样就能把学生和家长从“一考定终身”的“围城”中完全而彻底地解放出来。高校自主招生改革曾被寄予厚望。不久前,南科大的“自主招生”方案获批。此方案将采用“以高考为基础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高考成绩占60%,高中阶段平时成绩占10%,南科大自己组织的能力测试成绩占30%。可是,由于是在集中录取的提前批录取,这就意味着学校的自主招生权十分有限,最关键的考生的选择权并没有增加。按照这种招生模式,“一考定终身”的格局依然没有撼动。要想真正破除“一考定终身”局面,可以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在国家高考之后,高校自主开出自己的录取成绩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成绩自主提出申请,一个学生可以申请多所学校,也可以同时收到多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才是真正的自主招生方式。这一方式一旦实行,考生的选择权自然增加。接下来,国家便可适时推出一年多考。这就能把学生和家长从“一考定终身”的困局中解放出来。以前国家也实施过一年两考,即春季高考和传统的秋季高考。春季高考实施没几年便不了了之,也许是不被社会认可的原因,抑或是其他因素所致。尽管如此,但毕竟尝试了,毕竟还算是进步。以后还要大胆的尝试改革,推出制度成熟的“一年多考”制度。

四、走进“人本教育”的绿洲

继2012年6月7日南方周末“枪手在行动:记者卧底高考河南替考组织”的骇人听闻的报道之后,6月8日有一则令人苦笑不得的新闻:今年高考期间,不仅照例上演着不许装修、不许鸣笛、不许打牌的“护考行为艺术”,甚至疑似发生了杭州家长嫌小区河道里蛙鸣影响孩子备考,而毒死青蛙的事。如此事件不胜枚举。其背后无不折射出当代国人的国民精神正在渐渐缺失,价值取向上急功近利,损人利己的事情为所欲为,缺乏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和和民族使命感,看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究其原因抑或根本,是误人至深的应试教育所致。

应试教育重现实利害关系,轻人本素质教育。就当前教育现状来看,现实利害关系比人本素质更被教育者所看重。学生以考取一所名牌大学为崇高理想,家长需要孩子毕业后找一份好工作来光宗耀祖,学校领导以职务升迁为己任,老师以完成学校任务和获取更多的高考奖励为终极目标,于是,高考成为了一切工作的指挥棒,高考成败成为了重中之重。从而导致对关系到人本素质提高的价值、人格、权益、政治理想、社会参与等方面教育的忽视甚至忽略。后果只会导致真正的个人主义和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自私行为。中国目前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还没有跨越应试教育这道龙踞虎盘的坎坎。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使中国教育遗失了核心的“传道”功能。韩愈的《师说》早就指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传道”在 韩愈的《师说》里被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现如今,仅仅注重“受业、解惑”,以达到高考鲤鱼跳龙门的目的;“传道”被彻底架空了。窃以为,所谓“传道”就是传几千年来累积下来的国人做人的基本义理。此道在《论语》、《孟子》中,也在《六经》之中,就是敬、知耻、恕、诚、信等一些最基本的价值观。急功近利地践行应试教育,毫无疑问会把这些“道”渐渐磨损、丢失。

当务之急是要切切实实地将应试教育转变到人本教育的轨道上来,无论如何,“立人”都是最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韩愈诗文选译[M].巴蜀书社,1990年第1版,第65页

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论文篇三:《浅谈中国当今的应试教育》

摘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多少年来,求学人士为着理想持之以恒的苦苦奋斗着。从古代的科举制度,演变到现如今的应试教育,无不显现着这样一个丑陋的实时: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权万丈。原本一件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读书,却因为各种各样的考试及其背后的巨大利益蒙上了浑浊的轻纱。

关键词:应试教育;社会二元化;考试制度;传统;趋势

多少年来,应试教育一直是社会教育界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对此我们应该思考。为什么我们国家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学校却依然要围着高考转,从深层次来看,这是个社会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

一、应试教育的含义

应试教育指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违背人的发展规律,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是教育工作所存在弊端的集中表现。它以升学率的高低来检验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师的工作成绩以及学生学业水平。它以考试为目的,其教育模式与考试方法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工作和社会的发展。应试教育下的基础教育出现畸形发展现象,高等教育接纳的生源综合素质偏低,存在重智育、轻素质的倾向。其主要特征是忽视思想政治教育,不注重人格素质、精神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片面追求升学率。

二、产生应试教育的原因

1.社会二元化结构和竞争的加剧

先前的二元化,主要是农村和城市之间。正是因为城乡之间这样大的差距,导致农村的孩子和家长一致认为,只有努力学习考上好的大学,走出这个穷乡僻壤才能告别穷苦的日子,才能让全家人都享福。但是大学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尤其是重点大学更是尤为珍贵。于是家长们为了让孩子挤进这个高门槛想尽了办法,报考补习班,自费重点高中等等,似乎学校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途径,在这种巨大的竞争压力下,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及其升学率显得尤为重要,由此应试教育应运而生,而且愈发剧烈。这种社会需要和现实是教育不得不面临的,紧靠教育界自身事很难能扭转这个局面的。

2.教育考试制度的弊端

高考制度是教育教学和人才筛选的基本制度之一。从恢复高考制度三十余年的教育实践看,高考制度对于促进教育发展、保障教育公平、重构教育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现行高考制度的弊端也很明显。例如,偏重知识记忆和解题技巧的考试内容,造成死记硬背与机械训练充斥高中教学。集中录取制度取消了高等学校的招生自主权和受教育者的选择权,限制了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降低了高等教育的竞争力。一些高考加分、地方分数线、指定特招等政策违背了考试公正的原则,损害了教育公平。不少地方政府将高考升学率视为政绩,形成单一的分数评价和升学率导向,致使基础教育“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的“应试教育”弊端严重,造成对学生身体健康、道德品质、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伤害,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3.传统文化的原因

在我国,“应试教育”具有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根源,在我国历史上,考试曾是选拔人才的主渠道。“应试教育”是直接以考试和学生的成绩为目的的,虽然目前人们已充分认识到它的弊端,提出了要重视“素质教育”,但在我国现在的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做得扎扎实实”,这是大家见到的事实。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都会说一句顺口溜,即:“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一些学校忽略了对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眼睛只盯着分数,一切围着考试和分数转。

4.人才使用的不计成本

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似乎任何事情都要讲一个成本核算,但是在人才方面人们却好像是忘了这一市场规律。“人才”有没有成本?可以肯定的说是“有”.因为人并非生而知之,要掌握一定的知识,需要学习,而学习当然是需要付出相应代价的,这些代价就可计入人才的成本。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对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却似乎没人深入地思考过。

许多单位以招到高学历的人才为荣,片面认为学历越高越好。在现实中有多少学历不高的人创造了别人难以企及的业绩,而高学历的毕业生碌碌无为者也大有人在。因此,学历并不是衡量水平高低的标准,学历与能力并不能完全划等号。人的才华和能力不是静止不变的,是可以不断学习而进步的,是可以自我完善的。学生在学校可以学习,走上工作岗位的人也同样可以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另外在实际工作中也可以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习不到的东西。因而,片面地认为掌握知识越多就意味着能力越强无疑是荒谬的。

三、应试教育的利弊

应试教育”把应试作为唯一或主要的教育目标,是一种十分狭隘的教育模式,这种狭隘的教育模式正把我国基础教育引进死胡同,弊端显而易见。其消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智育目标狭隘化

应试教育模式虽然把智育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智育的目标却是片面的、狭隘的。智育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教育,其中发展智力是智育最重要的目标,但是,应试教育从应试这一角度出发,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大多采取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手段,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致使学生无暇参与课堂以外的、各种对发展智力十分有益的活动,从而出现知识面狭窄,高分低能的局面。

2.重人力素质轻人本素质教育

就当前教育现状来看,人力素质比人本素质更被教育者所看重。因此,对关系人本素质提高的价值、人格、权益、政治思想、社会参与等意识方面的教育则注意不够。如果我们的教育把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视为自私和个人主义,并对此采取虚无主义,甚至以社会整个需要的名义来规范限制个体的个性发展的价值形成,后果只会导致真正的个人主义和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自私行为。

3.阻碍教学方法的改革,影响教育素质的提高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中,学校整个工作围绕着高考和各级统考、会考指挥棒转,管理目标相当普遍地带有急功近利倾向。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是分数、升学率,全部教育就是为了考分,教育的科学性,艺术性不再有其真正的内涵。教育研究变成了应考研究,教师忙于知识灌输和强化技能训练,真正有价值的研究和探索缺乏动力。严重局限着教师知识结构扩展和各种素质的提高。

4.阻碍个性发展,扼杀创造力

在应试教育模式中,教育目标狭隘,教育手段单一。学校成分按一个模子改造人的“教育机器”。人的个性发展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传统的应试教育极易助长学校教育中的管理主和权利主义倾向,对培养和丰富学生的个性十分不利。

5.负担过重,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

目前,由于升学率、平均分两根指挥棒自上而下被层层强化,教学中广泛采用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做法,造成学生作业量过大,中小学生必不可缺的游戏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没有保障,连正常的星期日和假期也被挤占,影响青少年学生身体的健康发育。同时,也造成许多心理疾病,如恐学病、逃学病,学习反复受挫后的精神抑郁、孤僻等。

6.导致学生的两极分化,厌学和差生流失,人为地制造了教育的不平等

在应试模式中,教育竞争被激发到不恰当的程度,竞争中的失败者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帮助,造成学生学习水平的分化和差生面扩大。许多差生迫于竞争压力中途辍学,这些现象不但违背了义务教育法,同时也是一种人为的教育不平等现象。

7.加重教师负担,加剧教师队伍的不合理竞争

传统的应试教育倾向于强化训练、题海战术。这必然导致教师的工作负担的加重,加之学校管理中急功近利倾向,有许多学校甚至把学生考分和升学率同教师工资、奖金挂钩,导致教师队伍中竞争加剧,加重教师的心理压力。

8.酿成严重的考试弊端

以考试、分数作为学生标准的应试教育模式扭曲了考试的功能,考试不是为了检测和反馈,服务于教学。相反考试成了教学的目的,教学只是为了考试,是为了评分排列等,考试的功能和作用被严重局限了,这种本末倒置的状况,促使作弊风泛滥。不仅中学存在,高考考场上存在,小学也存在。个别教师为了获取本班考试成绩虚假的高分率,甚至暗示做弊方法,污染了学风,十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一个孩子的呐喊》 李怡心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应试与素质:中国中等教育60年》 杨明 浙江大学出版社

[3]《起诉教育―应试教育体制下如何教子成功》 傅中国 新华出版社


关键词: 学生 英语 弊端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