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高中生物学教育,转变传统教育思想,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有关生物教育教学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生物教育改革探讨》
【摘要】改革高中生物学教育课程体系,转变传统教育思想,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就高中生物学教育改革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学;课程体系;创新意识;教育改革
高中生物学教育是为大学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的基础之一。随着高等医学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多的学者认为高中生物学教育是一种基础性的、普及性的通材教育;另一方面,高中生物学教育也面临新的课题,必须进行重大改革以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高中生物学教育重新定位势在必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转变。
1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
就教师而言,从单纯教学成为以教学为主向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方向发展,这种转变,既可以提高学生学生兴趣,又可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对学生而言,从单纯知识掌握向知识、素质等综合能力培养转变,从学会到会学,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从模仿到思索到创新,从被动到主动,给学生压力的同时,更要给学生学习的动力及兴趣。
从教学方法而言,从“满堂灌”到“启发式”到“以学生为中心”到“双向互动式教学”,即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主导并非主宰,而是主要指导,整体引导,主体则是教师的对象(学生)。主导和对象的关系首先是双向的,只有双向才意味着沟通。而互动只能在“双向”的基础上才可能实现。就教学手段而言,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鼓励教师进行CAI教学,使教学形式生动、形象,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确定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疑点。从教学内容而言,由单门系统性向多门整合性发展,不断拓宽基础,介绍前沿学科的进展,最新动向,填补课程内容的间隙,不断培养学生的全面把握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教学体系而言,必须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注重教师的个人教学特色、风格和魅力,百花齐放。
2被动性向主动性转变
即从社会需求→专业→基础课的被动模式,向基础课→专业→面向社会相对主动模式转变,使基础课有更大的主动性,甚至条件成熟的各教研还可以组成院系,自主招生,这样更有利从基础课自身特点出发,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出发,摒弃过时内容,引入创新体系,构筑宽广的基础课平台,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3依附性向独立性转变
基础课历来被认为只是为专业课服务的,这种依附性思想必须得到改变,在社会发展的同时基础课在人才培养中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实际上已成为科学素质培养的主渠道。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是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的温床,也正是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专业更新快,而基础相对稳定,高等教育的基础化趋势,赋予了基础课更为艰难和重要的历史使命。
综上所述,基础课必须走出专业相对封闭的传统教学空间,融入相对开放的教学科研结合中去,充分与多种媒体结合,多门课程结合的综合培养,从而完成对基础课的重新定位。
完成基础课的重新定位后,如何完成教学内容的改革、课程体系的建立呢?我们认为必须做如下几点:
(1)课程内容体系要与人才培养模式相呼应。
①传授知识,必须注重基础性,同时兼顾针对性。课程体系是教学改革的灵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是课程体系。已经延续近五十年的基础教学课程体系已明显地不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作出全面改革势在必行,以基础促专业,以基础课程作为本科教学及研究生教育的纽带,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②提高素质,必须注重形象思维,兼顾多向思维。高素质的重要表现是强思维能力,必须突出本门课程在形象思维培养中的作用,形象思维是与逻辑思维对应的主要思维方法,在介绍形象思维的同时,介绍逻辑思维、逆向思维,创新思维等方法,以期在更大范围内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③培养能力,必须注重创新性、开拓性,兼顾历史继承性。
(2)课程内容体系与计算机技术相融合。
计算机的出现、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为基础各学科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广泛应用CAI软件教学,充分发挥计算机教学直观,形象的特点,可极大地增加学习的兴趣,在有限时间内,介绍更多的知识。
(3)教学内容要“吐故纳新”。
处理好经典内容和现代内容的关系,要科学而审慎地研究在传统的教学内容中应“吐”什么,“纳”什么,积极探索用现代教育思想、观点和方法改造传统教学内容的途径,在讲授经典内容的同时,注意渗透现代教育的思想,概念和方法。同时打破学科设课的界限,促进不同学科内容的相互结合和相互渗透,促进相关课程的重组。
(4)确定以学生为中心模式。
教师、学生、课程体系是教学过程的三要素,在教学模式上分别存在“教师中心论”、“学科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其中以教师为中心在我国教育体制中占据主导地位,如倡导教学由“满堂灌”转变为“启发式”,就是教师中心论的典型例证,如何理顺教师、学生、课程体系三者之间的关系,真正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通过教学方法的根本变革实现知识、素质、能力的培养,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我们认为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师局限于教学,特别是单门课程的教学,可能很难真正搞好教学,特别是教学改革工作,教学的源头应该是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及师资队伍的建设,科研稳定了师资队伍,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科研也为教学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它开阔了教师视野,转变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
学生是教学改革的根本,教学必须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根本,局限于教师,很难发挥学生的作用,教学失去了其根本的目的。以教师为中心,就教师而言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就学生而言只有沉重的压力;以学生为中心,对教师是一种解放,教师可以更好地起到指导作用,便于投身到更富有创造力的工作中去,对学生将不仅仅是压力,更多的是兴趣、动力以及能力的培养。总之,教学改革将是一个永恒的课程,我们将不断探索。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生物教育教学的论文
《生物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
摘要:时代的发展呼唤素质教育,生物课堂教学也亦如此。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课堂的效率,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和创新意识,以及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
关键词:学习兴趣积极性;课堂教学效率;心理素质;创新意识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提出,课堂教学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已根植到每位教育工作者心中。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要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就必须在思想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变革。笔者就生物教学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了一点探索与尝试。现简要介绍如下:
一、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能动性,因此,激发兴趣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生物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医疗保健等方面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生物学知识去解释现实中的许多问题,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生物知识、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
二、改进课堂教学模式与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我们逐渐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模式,积极向“教师启发诱导、学生独立尝试探索”的自主性学习过渡,并摸索出了一条教师诱导、点拨,学生主动寻究问题、自我释疑的“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1.目标导航,明确教学方向
教师在导入新课(2分钟左右)后提出目标,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要点以及掌握的技能要求。这样便于师生共同明确教学目标,避免了教学的盲目性,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2.改进教法,激活学生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仔细研究自己的教法,在授课中通过采用示错(即故意出错)、提问讲授空白等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材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替代了抽象、枯燥的生物课本,而且通过运用虚拟技术使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和一些复杂的生理过程如染色体、DNA的结构,基因定位、DNA复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及有关的立体动态模型,生动直观地显现在学生的眼前,这抽象为具体。通过搜集网上生物方面的最新科技成就,如克隆、人类基因组计划、环境污染、能源开发等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生物知识的趣味无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3.渗透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素质教育强调“授之以渔”,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加强了学法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生物学科介于文理科之间,所以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文字理解和处理能力,还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推理判断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学会寻找知识点,培养锻炼阅读能力,这是学好生物学科的前提,也是学生搜集生物信息,提炼信息的基础。
4.质疑释疑,辩论探讨
即师生围绕教学重难点进行信息双向交流的环节。教师根据导学要点及学生的自学体会,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度,此举可以锻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分解问题、解析问题的能力。在此环节中教师还要注意进行发挥主导作用,针对学生自学讨论中尚不能自行解决的疑难问题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启迪思维,进一步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形成理性认识。
5.反馈检测
教师要通过练习、提问、作业、测试等多种形式及时检测教学效果,反馈教学信息。
三、培植自信,开挖潜能
学习的根本在于学生自身,有句话说得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每个人自身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所以培养学生自信是开挖学生潜能的最好的钥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一切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自信,点燃每一个学生成功的希望。
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不仅要教要书,还要做学生人生路上的领航人。学生在学习中,在人生的旅程中会不可避免的遇到各种挫折,这时教师应鼓励他们勇于正视现实,学会用发展的观点,辩证的思维,去客观的分析成败与得失,关键是要引导学生从消极的因素中寻找积极的因素,努力变不可能为可能,从而锻炼培养了学生良好的。
四、培养创新意识,进行探索研究
“研究性课题”是新教材增设的重要试验内容之一,在试验修订本.必修本中有“调查近期报刊、杂志等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并做交流报告”、“实验设计,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等6个课题。我们通过组织学生出版“尊重生命”的生物专刊,利用假期组织学生进行人口性别比例、农村中学生失学情况、情绪化学习的危害等调查活动,积极开展了研究性课题的学习研究。
我觉得收获最大的是让学生自已出生物专刊。学生通过自己上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翻阅杂志等途径来搜集信息资料,还要自己进行栏目的设计、组稿、审稿等活动。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潜移默化中培养锻炼了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情感相隔,增进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改变,也是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的一环。现在提大力提倡人本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教师的劳动付出要想有回报,关键是要善于融进学生的心灵,所以教师要关心了解学生的需要,增强师生的情感的交融和亲合力,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粘合剂。
有关生物教育教学的论文相关文章:
1.有关生物教学的教育学论文
2.有关高中生物教育论文
3.有关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4.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5.关于生物教育的本科毕业论文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