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1%受访者使用过线上学习课程

2023-01-06 10:03:42 来源:教育之星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线上学习资源越来越丰富。以慕课(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编者注)为例,教育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我国慕课数量已达6.2万门,注册用户4.02亿。线上课程的发展,让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学习知识、提升技能。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54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5.1%的受访者使用过线上学习课程。选择多样(68.2%)和方便快捷(67.3%)是受访者眼中线上课程的主要优势。66.9%的受访者建议加强线上课程的版权保护。

受访者中,大学生占48.6%,已工作的占51.4%。


【资料图】

选择多样和方便快捷是受访者眼中线上课程的主要优势

杭州某高校大三学生陈彤,用了几个月的时间,玩转了很多摄影技巧。在学习摄影的过程中,陈彤关注了几个视频博主,通过视频,很快就掌握了各种参数以及构图、调色等技能,“登录系统可以获得一些‘硬币’,给博主投送就可以了。几乎不需要额外付费,在评论区还能参与博主的互动答疑”。

陈彤会利用线上学习资源来培养兴趣爱好。她感觉相比于线下课程,线上课程更加实惠。“小语种、摄影、绘画,这些我都是跟着线上课程学习的。有很多免费的,基本都能满足入门需求”。

在北京工作的90后刘楠,专业是经济学,对艺术很感兴趣。最近几年,她在线上学习了一些绘画课程,“学过彩铅画,也学过用绘图软件在电脑上画画。线上资源很丰富,学习很方便”。

葛晓是上海某高校研究生,在考研的过程中,她通过线上平台学习了很多门课程,“我经常用在线课程,平时遇到感兴趣的领域,也会在网上找相关的课程。像现在在读研,我会找一些关于研究方法的网课听”。

葛晓觉得线上学习很方便,也很适合自己,“可以节省线下上课的路程时间,也不受限于学习场地。即便是寒冬酷暑,足不出户就能学习了”。

调查中,95.1%的受访者使用过线上学习课程。对于线上课程的优势,68.2%的受访者认为是选择多样,67.3%的受访者认为是方便快捷。其他还有:可反复观看(51.8%)、课程质量高(49.3%)、上课方式有趣(46.8%)、互动性强(31.2%)等。

66.9%受访者建议加强线上课程的版权保护

“对于自制力比较弱的人来说,线上学习可能效率会低。”陈彤说,有一次在学习小语种线上课程时,光顾着看其他人的互动评论和弹幕,错过了老师讲的内容,“线上学习有时不容易集中注意力。不像在线下,老师会随时关注大家的听课状态”。

“现在盗版的线上课程非常多,二手交易平台是‘重灾区’。”葛晓说,自己曾花了3000元,买了一套正版线上课程,后来发现在二手交易平台上有盗版的,价格最低仅要几块钱。

葛晓希望进一步加强对盗版课程的监管,“我有个学姐发现,自己在线上平台讲的课,被放到二手交易平台上卖。我联系上了卖家,但也没法解决问题。走法律途径维权,又太耗费精力”。

福建某线上考研辅导机构员工王晴说,虽然授课平台有防录屏的措施,但她发现仍有人在网上售卖盗版和偷录的课程视频,“数量不少,而且维权困难”。

调查显示,61.2%的受访者认为在线学习课程难以满足学员的个性化需求,60.7%的受访者认为存在授课教师资质难以辨别的问题。其他问题还有:课程效果不佳(53.6%),退款售后等问题突出(36.5%),盗版横行,付费用户权益难保证(35.5%)等。

在找线上考研辅导机构的过程中,葛晓做了很多功课,她发现授课老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机构都自称团队师资力量强大,对学生负责,但也有不靠谱的”。

读研后,有考研机构联系到葛晓,想请她担任机构的讲师。“我根本不认为自己具备了辅导别人的能力,但机构的人说照着课件念就可以了。”葛晓希望,可以进一步加强对线上课程师资的审核,规范行业发展。

“尽可能通过官方渠道选择课程,这样无论是师资团队、教学内容,还是课堂组织、课后辅导,都更有保障。”刘楠感觉,现在线上课程资源丰富,在选择时要多加辨别,“不同的授课方式,效果也不同。我觉得小班授课效果最好,然后是直播课,最后是录播课,形式不同价格也不一样,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选。另外也要仔细看介绍,多留意细节,比如直播能否回看,授课老师在不在课程群里”。

规范线上学习课程,70.0%的受访者建议完善行业规范标准,66.9%的受访者建议加强课程版权、知识产权保护。其他建议还有:培育精品课程,提高内容质量(64.1%),加强授课教师资质认定(63.9%),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41.3%),加强行业监督管理(33.0%)等。

(茅诗意对本文亦有贡献)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山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