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近日,教育部印发《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南》(以下简称《评价指南》)。《评价指南》根据特殊教育办学特点,明确了政府履行职责、课程教学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组织管理、学生适宜发展等5方面评价内容。
实施特殊儿童教育,有两种方式:一是建设特殊教育学校,专门招收特殊儿童;二是推进随班就读,让普通学校招收特殊儿童。前一种方式是“兜底教育”,其优点是保障能接受教育的特殊儿童一个都不少。后一种方式则是将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让特殊儿童享有和其他儿童平等的受教育权,有利于消除对特殊儿童的歧视,让特殊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
这次发布的《评价指南》,就提出要引导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普通学校持续提高办学水平,促进特殊儿童最大限度发展。《评价指南》既强调地方政府要做好“兜底保障”,如针对政府履行职责,提出“人口20万以上的县(市、区)独立设置一所通过标准化验收的特殊教育学校”;又追求让特殊儿童享有平等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过程,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如针对学校组织管理,提出“做好无障碍物理环境建设”“优化无障碍校园人文环境”“推动信息无障碍建设”。不论是强化“兜底保障”,还是让特殊儿童享有更高质量的教育,都需要从特殊儿童成长、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推进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实施随班就读,就是检验这一公平观和质量观的“试金石”。很多特殊儿童家长都希望孩子能进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但是,除了有部分家长反对班级里有特殊儿童,提出“特殊儿童转学”等无理要求外,一些学校也欠缺接受特殊儿童入学的条件,包括缺乏特殊教育师资、无障碍教学设施建设滞后等。由于部分学校办学存在唯分数、唯升学倾向,它们还担心特殊儿童“拖后腿”。
《评价指南》提出,要尊重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推动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医疗康复及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融合。落实特殊教育“融合”的要求,需要保障实施融合教育的师资、设施建设,并探索评价改革,扭转学校办学理念。“强化学生过程纵向评价”,就旨在扭转强调终结性评价的评价体系,重视特殊儿童的成才过程、发展与进步。这其实也是我国整体教育评价改革的内容。
当然,要让所有特殊儿童都随班就读,目前还不现实,这就需要特殊教育学校的“兜底”。根据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我国招收各种形式的特殊教育学生14.91万人,在校生91.98万人。其中,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在校生33.04万人,占特殊教育在校生的比例35.92%。需要注意的是,“兜底”不是低质量教育,而是指让所有特殊儿童都有求学的机会,补齐特殊教育的短板。
概言之,办好针对特殊儿童的两种教育方式,推进提升我国特殊教育的质量,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内容,也将有助于实现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改革目标。
熊丙奇 来源:中国青年报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